糖尿病酮高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7/03 15:10
发布于 2025/07/03 15:10
糖尿病酮高可能由胰岛素不足、感染、饮食不当、应激反应、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胰岛素、控制感染、调整饮食、缓解应激、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会导致血糖无法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这种情况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晚期,可能伴随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胰岛素制剂,并监测血糖变化。
感染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促使酮体生成增加。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能伴随发热、乏力、局部红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同时加强血糖监测。
过度节食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促使脂肪分解,引发酮症。可能伴随饥饿感、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需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餐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手术创伤、精神压力等应激状态会升高应激激素水平,拮抗胰岛素作用。可能伴随心率增快、血压波动等症状。治疗需消除应激因素,医生可能短期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地西泮片等缓解焦虑药物。
擅自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会导致血糖失控。可能伴随血糖骤升、意识模糊等症状。治疗需立即恢复规范用药,医生可能调整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组合。
糖尿病患者出现酮高时需立即检测血糖和尿酮体,若血糖超过13.9mmol/L或尿酮体阳性应及时就医。日常需规律监测血糖,保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家属应学习糖尿病急症识别方法,发现呼吸深快、嗜睡等表现即刻送医。
上一篇 : 糖尿病吃什么药控制
下一篇 : 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