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产后尿失禁

发布于 2025/07/26 08:28

产后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控制体重、避免便秘、调整饮食、及时治疗慢性咳嗽等方式预防。产后尿失禁通常与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1、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是增强盆底肌张力的有效方法,产后可尽早开始训练。具体做法为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3组。长期坚持能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少漏尿发生。顺产产妇建议产后6周开始,剖宫产产妇可提前至产后2周,但需避免过度用力。

2、控制体重

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增加盆底肌负担。产后通过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逐步恢复孕前体重,BMI建议维持在18.5-24之间。体重每增加5公斤,尿失禁发生概率会明显上升,因脂肪堆积会持续压迫盆底组织。

3、避免便秘

长期用力排便会导致盆底肌群过度牵拉,建议每日摄入25克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保持大便通畅。有便意时应立即如厕,避免憋便行为。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但不宜长期依赖药物。

4、调整饮食

减少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每日咖啡因总量不超过200毫克。限制辛辣食物和碳酸饮料,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和硫酸软骨素胶囊,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增强盆底支撑力。

5、治疗慢性咳嗽

长期咳嗽会导致腹压反复升高,建议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规范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药物控制症状。打喷嚏时应采取屈膝弯腰姿势,减轻腹压对盆底的冲击。季节性过敏人群可提前使用氯雷他定片预防发作。

产后6周应常规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存在尿失禁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提重物、久站等增加腹压的行为,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哺乳期女性可适当延长盆底康复训练周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组织修复速度。若出现持续性漏尿或伴随盆腔坠胀感,需排除膀胱脱垂等器质性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泌尿外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