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水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7/19 11:17
发布于 2025/07/19 11:17
耳朵出水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清理耳道分泌物、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耳朵出水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耳朵出水时需避免耳道潮湿,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水分进入。日常可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口分泌物,但不可深入耳道以免损伤。外耳道湿疹患者需减少抓挠,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过敏体质者应排查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或环丙沙星滴耳液,每日滴耳2-3次。用药前需清洁耳道,将药液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真菌感染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合并瘙痒时可配合氢化可的松乳膏。滴耳液使用不宜超过7天,症状无缓解需复查。
耳鼻喉科医生会用吸引器或耵聍钩清除脓性分泌物及痂皮,严重者需用生理盐水冲洗。自行清理易造成外耳道损伤,导致出血或感染扩散。伴有鼓膜穿孔时禁止冲洗,避免水流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清理后需保持耳道通风,必要时放置引流条。
急性中耳炎伴发热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头孢克洛分散片,疗程7-10天。严重感染可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用药期间观察耳道分泌物性状变化,若出现血性液体或听力下降需及时复诊。青霉素过敏者改用阿奇霉素片或克拉霉素片。
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室积液时,医生会在鼓膜前下方行穿刺抽液,必要时放置通气管。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防止逆行感染。反复发作需排查鼻咽部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或鼻窦炎。术后2周内禁止耳道进水,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耳朵出水期间应避免辛辣饮食及烟酒刺激,睡眠时患耳朝上以利引流。勿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滴耳,游泳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道。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体温及精神状态,出现呕吐、颈强直等症状提示颅内并发症可能,须立即急诊处理。慢性耳漏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耳内镜及听力检查。
上一篇 : 咽喉炎可以吃橙子吗
下一篇 : 耳朵隐隐作痛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