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后的并发症
发布于 2025/07/17 05:52
发布于 2025/07/17 05:52
碘131治疗甲状腺癌后可能出现短期放射性甲状腺炎、唾液腺损伤、骨髓抑制、肺纤维化、继发恶性肿瘤等并发症。该治疗通过放射性碘破坏残留甲状腺组织及癌细胞,但可能对邻近器官或全身产生辐射影响。
多发生于治疗后1-2周,因辐射导致甲状腺组织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颈部疼痛、肿胀伴低热,可能伴随短暂甲状腺激素释放引起的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通常2-4周自行缓解,严重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泼尼松片控制炎症,需监测体温及疼痛程度。
碘131易被唾液腺摄取,可能引发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损伤。患者出现口干、味觉改变或颌下区胀痛,部分发展为慢性唾液分泌减少。治疗期间含服维生素C片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促进唾液排出,减少辐射暴露。长期口干可使用人工唾液喷雾,需加强口腔护理预防龋齿。
大剂量治疗可能暂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在治疗后4-6周出现,需定期复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⁹/L时可考虑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避免感染风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罕见但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常见于弥漫性肺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初期表现为干咳、活动后气促,逐渐进展为肺间质纤维化。胸部CT可见磨玻璃样改变,需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抗氧化,严重者联合吡非尼酮胶囊延缓纤维化进程。
辐射可能诱发白血病或膀胱癌等第二原发癌,风险与累积剂量正相关。白血病多发生于治疗后2-5年,需警惕持续乏力、瘀斑等异常症状。建议每年进行血液系统及泌尿系统筛查,长期随访中注意膀胱保护措施如多饮水促排碘。
接受碘131治疗后应保持每日2000-3000ml饮水量加速放射性排泄,治疗后1周内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密切接触。饮食选择高蛋白、低碘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限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摄入。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及全身显像,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严重血象异常需立即就医。治疗后6个月内采取避孕措施,女性患者建议治疗后1年再计划妊娠。
上一篇 : 甲状腺癌转移能治愈吗
下一篇 : 甲状腺肿瘤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