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运动有什么坏处和好处
发布于 2025/07/12 08:13
发布于 2025/07/12 08:13
无氧运动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益处,但也可能因强度过高导致肌肉损伤或心血管负担。无氧运动主要包括短跑、举重等高强度短时运动形式,其效果与风险取决于个体健康状况和运动方式。
无氧运动通过抗阻力训练刺激肌肉纤维生长,可显著提升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例如举重训练能促进睾酮和生长激素分泌,帮助增肌塑形。长期规律训练可改善基础代谢率,对预防肌少症有积极作用。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引发横纹肌溶解。
短时高强度运动能优化快肌纤维的募集能力,提升磷酸原系统供能效率。篮球起跳、短跑冲刺等动作依赖无氧代谢,系统训练可增强运动表现。但爆发性动作易造成跟腱拉伤或关节扭伤,运动前需充分热身。
无氧运动后肌肉组织对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有助于调控血糖水平。研究发现抗阻训练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效果与有氧运动相当。但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运动后低血糖,避免空腹训练。
屏气发力时血压骤升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进行大重量训练时,心肌耗氧量剧增易导致心绞痛。建议高血压人群选择中等强度循环训练,避免瓦尔萨尔瓦动作。
技术动作不规范易导致肌肉拉伤或韧带撕裂,大重量深蹲可能损伤半月板。过度训练还会引起延迟性肌肉酸痛,严重时可致横纹肌溶解。建议新手在教练指导下训练,组间休息须充足。
进行无氧运动前应评估心肺功能,高血压和关节疾病患者需医生指导。训练时佩戴护具保护关节,组间补充电解质饮料。每周安排2-3次训练,每次不超过60分钟,需与有氧运动交替进行。运动后48小时内出现持续疼痛或茶色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