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7/10 06:40
发布于 2025/07/10 06:40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或粪口途径传播。手足口病可能由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接触感染者、病毒污染环境、季节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隔离治疗、对症用药、皮肤护理、口腔清洁、预防接种等方式干预。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基础疾病时,更易感染肠道病毒。发病后可能出现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建议家长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
未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或接触污染物后未及时清洁,可能通过粪口途径感染病毒。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疱疹。家长需教导儿童使用肥皂水规范洗手,对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出现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
与患者共用毛巾、餐具或密切接触时,病毒可通过飞沫或疱疹液传播。常伴有食欲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确诊后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退,接触过的物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皮肤疱疹破损时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预防继发感染。
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接触被污染的游乐设施、门把手等物品可能引发感染。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幼儿园等集体机构需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教室,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并暴晒。高热时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夏秋季气温适宜病毒繁殖,是手足口病高发期。部分患儿会出现指甲脱落等恢复期表现。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去公共泳池,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口腔溃疡疼痛明显时可用康复新液含漱。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辛辣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需立即送医治疗。
上一篇 :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下一篇 : 孩子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