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如何母婴阻断
发布于 2025/07/28 08:53
发布于 2025/07/28 08:53
乙肝母婴阻断主要通过产前筛查、孕期干预、分娩管理和新生儿免疫接种等措施实现。主要方式有产前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联合免疫接种、避免母乳喂养等。
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若结果为阳性需进一步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24-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片或替比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可降低宫内感染概率。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建议在二级以上医院分娩。现有证据表明剖宫产不能进一步降低传播风险,但分娩过程中应避免产程过长和胎儿头皮监测等有创操作。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时清理产妇血液和分泌物。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完成首剂联合免疫。后续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所有暴露新生儿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
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且新生儿完成联合免疫者,在乳头无破损情况下可母乳喂养。高病毒载量或未规范免疫的新生儿应避免母乳喂养,可选择配方奶粉。哺乳期间母亲若继续抗病毒治疗,需定期监测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暴露儿童需随访至12月龄,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确认阻断效果。若出现表面抗原阳性需评估病毒复制状态,必要时进行肝功能和肝脏超声检查。完成免疫程序但未产生足够抗体的儿童,需补种1-3剂乙肝疫苗。
实施规范的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使传播概率降至5%以下。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孕前进行专科咨询,孕期配合完成各项检测与治疗,分娩后确保新生儿规范接种疫苗。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所有密切接触者均需接种乙肝疫苗。儿童抚养过程中需注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上一篇 : 羊膜腔穿刺引产术
下一篇 : 半夜在家流产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