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发布于 2025/08/01 05:49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妊娠晚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可通过终止妊娠、保肝治疗、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遗传代谢缺陷、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需立即就医干预。

1、恶心呕吐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早期常出现持续加重的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这与肝脏脂肪浸润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有关。需立即禁食并静脉补充营养,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护肝药物,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

2、右上腹疼痛

约80%患者会出现右上腹或剑突下剧烈疼痛,可能伴随反跳痛。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密度降低。这种疼痛与肝包膜受牵拉及胰腺炎相关。治疗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腹部受压,可配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改善胆汁淤积,疼痛剧烈时需排除其他急腹症。

3、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多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5mg/dL。黄疸程度与肝细胞坏死范围相关。需密切监测胆红素变化,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清除毒素。可联合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等促进肝细胞修复。

4、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针眼渗血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P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治疗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同时静脉滴注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者需进行成分输血。

5、意识障碍

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嗜睡、烦躁等肝性脑病表现,与血氨升高有关。需限制蛋白摄入,使用拉克替醇散降低血氨,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预防脑水肿发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一切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饮食初期以静脉营养为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每日记录24小时尿量及体重变化,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产后需继续护肝治疗3-6个月,禁止哺乳期间使用肝毒性药物,建议每2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生化指标。出现皮肤瘙痒、乏力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产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