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打完发烧为什么
发布于 2025/08/03 14:58
发布于 2025/08/03 14:58
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发热属于常见不良反应,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引起,体温多在37.5-38.5℃之间,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
乙肝疫苗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成分,注射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部分人群免疫系统反应较强烈,可能释放白细胞介素等致热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这种反应多出现在接种后6-8小时,表现为低热、乏力、接种部位红肿,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充足休息、适量饮水后症状可逐渐消退。若体温未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干扰疫苗效果。
极少数情况下,发热可能伴随持续高热超过39℃、皮疹、呼吸困难等表现,需考虑疫苗过敏反应或偶合其他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者、既往有疫苗严重过敏史人群可能出现较强反应。此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抗过敏治疗。接种后72小时内出现高热或症状持续加重者,应及时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建议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体温变化。若发热伴随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表现,家长需立即带儿童就医。日常应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恢复。后续疫苗接种前应主动告知医生既往不良反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