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副作用

发布于 2025/08/03 15:00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副作用,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低热、乏力等,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是乙肝疫苗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接种处皮肤发红、肿胀或触痛,可能与疫苗成分刺激局部组织有关。这种情况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若肿胀明显可用干净毛巾冷敷,避免抓挠或热敷刺激。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缓解症状。

极少数接种者可能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处理。个别报道显示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发生概率极低。对于有疫苗成分过敏史或免疫缺陷者,接种前应主动告知医生评估风险。疫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报道极为罕见,现有研究未证实其与疫苗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接种后建议留观30分钟以监测急性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若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或不适症状超过3天未缓解,应及时就诊排查其他病因。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疫苗免疫效果,接种完成后1-2个月可通过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确认免疫应答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传染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