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发布于 2025/08/07 11:00
发布于 2025/08/07 11:00
艾滋病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称,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会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具有高度变异性,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长期潜伏。病毒外层包膜上的糖蛋白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进而侵入免疫细胞。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导致抗病毒治疗面临挑战。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方式传播。母婴传播可能发生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哺乳期间。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不会传播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症状期病毒持续复制但症状不明显,此阶段可能持续数年。当CD4细胞计数降至一定水平,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可能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病毒检测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和核酸检测。窗口期通常为2-6周,在此期间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CD4细胞计数。
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需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暴露后72小时内可进行阻断治疗。感染者需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拉米夫定片、替诺福韦片、多替拉韦钠片等。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压力,定期复查。社会应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提供心理支持。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艾滋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防护意识,阻断传播途径。
上一篇 : 白癜风吃中药可以治疗吗
下一篇 : 熬夜跟掉头发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