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8/08 11:12
发布于 2025/08/08 11:12
脑梗死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和手术治疗。脑梗死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急性期的关键治疗手段,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前需排除出血风险,严格监测血压和凝血功能。溶栓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抗血小板治疗主要用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注意观察消化道不适症状。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需评估出血风险。
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栓塞导致的脑梗死,常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治疗需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3之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用药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血尿、黑便等出血表现。新型口服抗凝药无需频繁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药物,通过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保护神经细胞。治疗可联合高压氧、亚低温等物理疗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需注意药物过敏反应,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悸等不适。
手术治疗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包括机械取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机械取栓可在发病24小时内实施,需配合血管造影评估。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血管痉挛和再灌注损伤。康复期应结合肢体功能训练,逐步恢复神经功能。
脑梗死患者需长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康复期可进行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血脂、颈动脉超声。出现头晕、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家属需学习急救知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复发。
上一篇 : 帕金森后期怎样的
下一篇 : 帕金森病检查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