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皲裂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8/08 16:09

乳头皲裂可能由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吸吮过猛、乳头干燥、真菌感染、湿疹等原因引起,乳头皲裂可通过调整哺乳姿势、使用乳头保护霜、保持乳头清洁、药物治疗、暂停哺乳等方式缓解。

1、哺乳姿势不当

哺乳时婴儿含接乳头的方式不正确可能导致乳头皲裂。正确的哺乳姿势应确保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避免仅吸吮乳头尖端。哺乳时可尝试不同体位,如摇篮式或侧卧式,减少对乳头的局部压力。哺乳后可用少量乳汁涂抹乳头,帮助修复受损皮肤。

2、婴儿吸吮过猛

婴儿吸吮力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可能损伤乳头皮肤。新生儿吸吮反射较强时,需控制单次哺乳时间在15-20分钟。若婴儿长牙期咬合动作频繁,可轻压其下颌终止哺乳。哺乳间隔可使用纯羊脂膏保护乳头,如兰思诺乳头霜,形成物理屏障促进愈合。

3、乳头干燥

气候干燥或频繁清洁可能导致乳头皮肤角质层受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哺乳前后用温水冲洗即可。可选择含维生素E的乳头修护霜,如美德乐纯羊脂膏,每日涂抹2-3次。穿着纯棉透气内衣,减少衣物摩擦刺激。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会引起乳头皲裂伴灼痛感。典型表现为乳头表面白色膜状物及放射状裂纹。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同时治疗婴儿口腔鹅口疮。哺乳前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乳头,避免交叉感染。

5、湿疹

特应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可导致乳头及乳晕皮肤皲裂。表现为皮肤脱屑、渗液伴剧烈瘙痒。应避免接触可能致敏物质,如某些洗涤剂。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需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

哺乳期女性应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每次哺乳后保持乳头干燥。日常可增加维生素B族和必需脂肪酸摄入,如食用三文鱼、坚果等促进皮肤修复。若皲裂持续1周未改善或出现化脓,需及时就医排除乳腺炎。暂停哺乳期间需定时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产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