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照顾新生儿黄疸的患儿
发布于 2025/08/10 06:04
发布于 2025/08/10 06:04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调整喂养、监测胆红素水平、光疗治疗、药物干预、观察并发症等方式护理。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喂养不足、溶血性疾病、感染、遗传代谢缺陷等原因引起。
增加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日应喂养8-12次。若母乳不足可补充配方奶,每次喂养量以新生儿自然饱腹为准。喂养时注意观察吸吮力度和吞咽情况,避免呛奶。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必要时使用母乳强化剂。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检测1-2次,血清胆红素值超过257μmol/L需警惕病理性黄疸。监测时需记录额头、胸骨、下肢等部位的测定值变化曲线。高危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开始监测,出现皮肤黄染进展快、嗜睡等症状时需立即复查。家庭可用自然光观察巩膜和皮肤黄染范围。
蓝光照射可转化胆红素为水溶性物质,光疗期间需遮盖眼睛和生殖器。持续光疗时每4小时翻身一次,维持皮肤与光源20-30厘米距离。治疗期间需增加10%的液体摄入量,监测体温避免过热。光疗后24小时需复查胆红素水平,反弹超过85μmol/L需再次干预。
苯巴比妥片可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茵栀黄口服液能利胆退黄,白蛋白注射液可结合游离胆红素。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苯巴比妥可能引起嗜睡,茵栀黄需观察大便性状变化。G6PD缺乏症患儿禁用磺胺类等氧化性药物,溶血性黄疸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警惕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如肌张力减低、吸吮无力,重度黄疸可能遗留听力损伤。每日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哭声特征和原始反射,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出现发热、呕吐、皮肤瘀斑等感染征象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和CRP检测。出院后每周随访至黄疸完全消退。
保持室温24-26℃避免新生儿受凉,穿着浅色衣物便于观察黄染程度。接触患儿前严格洗手,脐部用75%酒精每日消毒2次。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日光浴选择上午10点前散射光,每次不超过15分钟。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或大便呈白陶土色,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定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估发育状况,接种疫苗前需确认胆红素水平正常。
上一篇 : 吃乳果糖腹胀是乳糖不耐受吗
下一篇 : 孩子多大可以戒掉尿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