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如何确诊
发布于 2025/08/10 09:54
发布于 2025/08/10 09:54
骨质疏松的确诊需结合骨密度检测和临床症状评估,主要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骨密度检查等。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易发等症状。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判断骨质流失程度。该检查无创且辐射量低,可精确评估骨折风险。结果以T值和Z值表示,T值低于-2.5即可确诊骨质疏松。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禁用。部分医院可能使用外周型DXA设备筛查四肢骨骼。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能三维测量椎体骨密度,对早期骨质疏松和骨小梁结构变化更敏感。适用于肥胖患者或腰椎退变严重者,可避免DXA检查的误差。但辐射剂量较高且费用昂贵,通常作为DXA的补充检查。QCT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监测骨密度变化趋势。
超声骨密度检查通过跟骨或胫骨声波传导速度评估骨质量,具有无辐射、便携的优点,适合社区筛查和儿童孕妇群体。但准确性低于DXA,异常结果需进一步确认。检查前需清洁足部皮肤,避免涂抹乳液。该技术对皮质骨变化敏感,可用于骨折风险初步评估。
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等指标可辅助诊断。骨代谢标志物如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能反映骨吸收和形成活性。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需空腹采血,部分项目受饮食和昼夜节律影响。实验室异常可能提示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潜在病因。
X线平片在骨量丢失超过30%时才能显示骨质疏松,但可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MRI能评估骨髓水肿和微骨折,用于鉴别肿瘤或感染。核素骨扫描可显示全身骨代谢活跃区域。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能排除骨软化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相似疾病,骨折患者需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确诊骨质疏松后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避免吸烟饮酒,居家环境需防跌倒。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药物。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骨折高风险患者需加强防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监测,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上一篇 : 掌骨头骨折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下一篇 : 梨状肌综合征按哪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