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呕吐怎么缓解
发布于 2025/08/13 13:30
发布于 2025/08/13 13:30
出现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休息、穴位按压、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呕吐可能由胃肠炎、食物中毒、晕动病、妊娠反应、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
呕吐后需暂停进食4-6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尝试少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之后可逐步摄入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或高糖饮食。若为妊娠期呕吐,可尝试分次进食苏打饼干或柠檬片缓解。
频繁呕吐易导致脱水,需每10-15分钟少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电解质饮料,每次5-10毫升。儿童可选用补液盐Ⅲ,成人可选择含钠、钾、葡萄糖的平衡液。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呕吐时应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保持环境通风。晕动病引起的呕吐需闭目平卧,避免阅读或看手机。胃肠型感冒患者需注意保暖,使用热毛巾敷贴腹部可减轻痉挛性疼痛。
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横指或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有助于缓解恶心感。用拇指持续按压穴位1-2分钟,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妊娠呕吐者可尝试按压足三里穴膝盖下四横指。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晕动病建议选用苯海拉明片或东莨菪碱贴剂。严重呕吐需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等止吐剂,但妊娠期禁用多潘立酮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呕吐后24小时内应避免乳制品、酒精和咖啡因。恢复期可食用香蕉、苹果泥等富含钾的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若呕吐物带血、呈喷射状或伴随持续腹痛、高热,需立即急诊处理。儿童及老年人呕吐需警惕电解质紊乱,建议记录呕吐频率和性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