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外伤如何处理
发布于 2025/08/14 06:54
发布于 2025/08/14 06:54
皮肤外伤可通过清洁伤口、消毒处理、止血包扎、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等方式处理。皮肤外伤通常由擦伤、割伤、刺伤、撕裂伤、烧伤等原因引起。
皮肤外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物和细菌。冲洗时避免用力擦拭,防止加重损伤。对于较深的伤口,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清理伤口内部。清洁后观察伤口情况,若存在异物嵌入或伤口污染严重,建议就医处理。
清洁后的伤口需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可选用碘伏溶液、苯扎氯铵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等。消毒时应从伤口中心向外周环形涂抹,避免将外周细菌带入伤口。对于面部等敏感部位,建议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消毒后待其自然干燥,无须擦拭。
出血性伤口需先进行止血处理,可用清洁纱布或无菌敷料直接按压伤口5-10分钟。止血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包扎,浅表伤口可使用创可贴,较大伤口需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包扎不宜过紧,需保持适当透气性,并定期更换敷料。
皮肤外伤后感染风险较高,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污水或污染物。如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增多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注意感染预防。
伤口愈合期应保持营养均衡,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可遵医嘱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积雪苷霜软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愈合过程中不要强行揭除痂皮。对于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的伤口,建议定期复诊评估愈合情况。
皮肤外伤处理后需每日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摩擦伤口,防止二次损伤。愈合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有助于伤口恢复。如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发热或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动物咬伤、铁锈污染伤口或深度刺伤等特殊情况,建议立即就医并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进行专业清创处理。
上一篇 : 经常小腿骨头里面痛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膝关节积水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