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应如何处理
发布于 2025/08/19 16:12
发布于 2025/08/19 16:12
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禁食、药物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化学物质、寄生虫感染、病毒侵袭等原因引起。
进食后2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用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减少毒素吸收。但意识模糊或误服强酸强碱者禁止催吐,避免加重食管损伤。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清除残留胃液。
腹泻呕吐会导致水分电解质大量流失,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优先选择含钠钾葡萄糖的补液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
急性期应暂停固体食物摄入6-12小时,减轻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低脂低纤维食物。禁止食用乳制品、高糖及辛辣刺激食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盐酸小檗碱片抑制细菌繁殖,诺氟沙星胶囊针对革兰阴性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障碍、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重症患者可能需静脉补液、洗胃或抗生素治疗。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便于检测病原体,群体中毒事件需上报疾控部门。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生熟食分开处理,肉类彻底加热。夏季避免食用隔夜凉拌菜,贝类水产品应高温烹煮。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餐厅,出现症状后及时停止进食并保留食物样本。日常可备置口服补液盐和胃肠调节药物,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上一篇 : 血常规白细胞和淋巴双高
下一篇 : 幼儿尿道粘膜脱垂术后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