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病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8/22 10:39
发布于 2025/08/22 10:39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可能由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疫苗接种不足、病毒变异等因素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腮腺肿痛、发热等症状。
腮腺炎病毒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进入健康人群的呼吸道黏膜后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患者需佩戴口罩隔离,接触者可使用医用外科口罩预防。发病后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
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等物品也可能造成传播。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对儿童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出现病例时,应对桌椅、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免疫功能缺陷者更易感染且症状较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者等群体患病风险较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体温和腮腺肿胀程度,必要时住院治疗。
未完成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全程接种是重要危险因素。疫苗保护率可达90%,但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建议对漏种者进行补种,暴发疫情时可开展应急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局部红肿等轻微反应。
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变异可能导致疫苗保护效果下降。目前已发现12种基因型,部分型别可能出现免疫逃逸。实验室可通过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确认流行株型别,为防控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症状消失前避免返校或工作。急性期可冷敷腮腺部位缓解肿痛,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减少咀嚼刺激。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须立即就医。康复期应注意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