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发布于 2025/08/28 10:57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血压,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其降压机制主要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改善血管顺应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压力反射。

1、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

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这种作用可减弱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的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减少心脏做功。代表药物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通过抑制窦房结自律性,使静息心率下降10-20次/分。

2、减少心输出量

药物阻断β受体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同步降低,每搏输出量与每分钟心输出量均减少。盐酸普萘洛尔片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输出量下降15-25%,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降低动脉血压,尤其适用于高动力循环状态的高血压患者。

3、抑制肾素释放

肾小球旁器的β1受体被阻断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受抑制。富马酸比索洛尔胶囊可使血浆肾素活性降低30-50%,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进而减弱其引起的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增加,产生持续降压效果。

4、改善血管顺应性

长期使用阿替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动脉血管弹性。药物通过降低血管壁胶原沉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使主动脉僵硬度指数下降,增强血管对压力变化的缓冲能力,这种血管重构作用在用药3-6个月后逐渐显现。

5、调节中枢压力反射

脂溶性较高的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普萘洛尔片可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β受体,调节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这种中枢机制能稳定血压波动,特别适用于伴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晨峰高血压患者。

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率血压,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性高血压。建议配合低钠饮食和规律有氧运动,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注意观察有无乏力、肢端发冷等不良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血管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