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放射病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8/30 11:07

急性放射病可通过脱离辐射源、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症支持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急性放射病通常由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暴露引起,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损伤、皮肤黏膜损害等症状。

1、脱离辐射源

立即远离辐射环境是治疗的首要步骤,避免持续暴露加重损伤。对于体表放射性污染者需使用专用洗消剂清除污染物,更换清洁衣物。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严格监测个人辐射剂量,必要时启动应急撤离程序。

2、药物治疗

针对造血系统损伤可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促进白细胞生成,氨磷汀片减轻骨髓抑制,地榆升白片改善造血功能。放射性皮肤损伤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严重呕吐时使用昂丹司琼注射液控制症状。所有药物均需在放射医学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3、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受到8戈瑞以上辐射剂量的患者,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重建造血功能的唯一选择。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移植后需长期使用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异反应。该治疗存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输注,预防感染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使用,严重出血时的血小板输注等。放射性肠炎患者需肠外营养支持,肺部损伤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5、心理干预

辐射暴露后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需心理科医师介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建立患者互助小组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参与心理康复过程,避免歧视或过度保护。

急性放射病患者需严格隔离保护,居住环境应每日紫外线消毒,饮食选择高压灭菌后的低菌膳食。恢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日光直射受损皮肤。建议每3个月复查染色体畸变率,育龄患者应接受生殖功能评估。日常生活中须远离放射源,接触辐射岗位工作者应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神经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