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又叫什么

发布于 2025/08/30 11:09

带状疱疹又叫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医学专业名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1、缠腰火丹

缠腰火丹是带状疱疹在中医典籍中的常见称谓,因皮疹常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且伴随灼热疼痛得名。该名称强调疾病发作时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伴火烧样痛感的特点,多见于胸腰部,与西医的带状疱疹病理特征完全对应。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胆火盛、湿热内蕴有关,治疗需清肝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蛇串疮

蛇串疮是民间对带状疱疹的形象化称呼,因皮损排列如蛇形蜿蜒而得名。此名称直观描述疱疹沿神经节段单侧分布的特征性皮损形态,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区域。该俗称广泛流传于华北地区,提示疾病具有传染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需避免接触孕妇及免疫低下人群的皮损渗出液。

3、蜘蛛疮

蜘蛛疮在部分方言中特指带状疱疹,因水疱中心凹陷形似蜘蛛咬伤痕迹而被命名。此称谓多见于江南地区,反映皮损初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群集丘疹、迅速发展为脐凹状水疱的典型病程。需注意与虫咬性皮炎鉴别,后者多为散在分布且无神经痛前驱症状。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国际通用的医学诊断名称,明确病原体为Varicella-zostervirus。该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潜伏于神经节后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特征为单侧带状分布的疼痛性皮疹。实验室可通过PCR检测疱液病毒DNA确诊,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核苷类似物。

5、生蛇

生蛇是粤语地区对带状疱疹的俗称,强调疾病发展过程中皮损如蛇行蔓延的视觉特征。该名称隐含疾病进展迅速的特点,提示需在皮疹出现72小时内使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港澳地区常配合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但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时禁用。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疼痛,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12营养神经。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出现后遗神经痛,建议早期联合普瑞巴林胶囊控制。皮损结痂前应隔离避免传播病毒,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复发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皮肤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