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型肾炎怎么确诊

发布于 2025/08/30 12:41

紫癜型肾炎的确诊需结合过敏性紫癜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皮肤紫癜、肾脏损害证据血尿/蛋白尿、肾活检病理特征等。确诊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过敏性紫癜病史,包括皮肤紫癜出现时间、分布特点及伴随症状。约90%患者肾脏损害发生于皮肤紫癜出现后4周内,部分患者可无典型皮肤表现。需了解近期感染、药物过敏等诱因,以及关节肿痛、腹痛等系统性症状。

2、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伴不同程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可评估肾脏损伤程度,轻度者小于1克/天,重度者可超过3.5克/天。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源性出血。

3、血液检查

血清IgA水平升高是重要辅助指标,约50%患者可见增高。肾功能检查早期多正常,进展期可出现血肌酐升高。补体C3、C4通常正常,有助于与狼疮肾炎鉴别。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正常是区别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键。

4、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可评估肾脏大小及结构,急性期可见双肾轻度增大。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排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疾病。严重腹痛患者需行腹部CT排除肠套叠等并发症。

5、肾活检病理

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是确诊的金标准,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及基质增多。病理分级采用国际ISKDC标准,从Ⅰ级轻微病变到Ⅵ级硬化性肾炎。肾活检可明确病变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确诊紫癜型肾炎后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急性期每1-2周复查,稳定后延长至1-3个月。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限制高盐饮食。出现水肿需控制每日饮水量,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所有患者均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慎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病情稳定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但需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或血肌酐快速上升,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