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8/30 13:47
发布于 2025/08/30 13:47
小儿湿疹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洗、中药膏剂、中药浴疗、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小儿湿疹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饮食不当、环境刺激、湿热蕴结、脾虚湿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渗液、瘙痒等症状。
小儿湿疹属于中医奶癣、湿疮范畴,内服中药需辨证施治。湿热型可用茵陈蒿汤加减,含茵陈、栀子等成分;脾虚型可选参苓白术散,含党参、白术等药材;血虚风燥型适用当归饮子,含当归、生地黄等。需由中医师根据患儿舌脉象调整剂量,避免自行用药。服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腹泻、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金银花、野菊花、苦参各20克煎水外洗可缓解急性期渗液,马齿苋、地肤子各30克水煎湿敷适合亚急性湿疹。每日1-2次,水温控制在36-38℃,每次不超过10分钟。皮肤破损严重时禁用刺激性药材,家长需测试水温并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加重立即停用。
青黛膏适用于红斑丘疹期,含青黛、黄柏等成分;紫草膏对渗液结痂有效,主要含紫草、当归;湿疹膏含苦参、蛇床子,适合慢性肥厚皮损。涂抹前需清洁患处,薄涂每日2次。避免接触眼周,用药后瘙痒加剧或出现新发皮疹需停用。
选用艾叶、桑叶、枇杷叶各50克煎汤沐浴,适合全身性湿疹。每周2-3次,浴后立即涂抹保湿剂。水温不宜超过39℃,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心肺功能异常患儿慎用,家长需全程监护防止呛水。药浴可配合六一散外扑增强止痒效果。
针刺曲池、血海等穴位配合三阴交放血疗法需专业医师操作。家长可学习清天河水、推六腑等小儿推拿手法,每日1次,每次10分钟。皮肤破损处禁用针灸,推拿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配合捏脊疗法可调节脾胃功能,减少复发。
治疗期间家长需保持患儿饮食清淡,避免鱼虾等发物,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室温维持在22-26℃,湿度50%-60%。记录皮疹变化与用药反应,定期复诊调整方案。急性期避免接种疫苗,慢性期可配合玉屏风散调节免疫力。皮肤干燥时使用无添加的医用凡士林保湿,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
上一篇 : 新生儿吃母乳过饱表现
下一篇 : 新生儿偶尔喷射性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