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病人在生活中如何做好日常护理

发布于 2025/08/31 11:57

脑瘫病人可通过保持正确体位、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做好日常护理。脑瘫通常由产前脑损伤、围产期缺氧、产后脑外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保持正确体位

脑瘫病人需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类型采用不同体位摆放。痉挛型病人仰卧时应在膝关节下垫软枕,侧卧时双下肢保持屈曲姿势。手足徐动型病人可穿戴分指板或使用楔形垫固定躯干。每日定时调整体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使用矫形器或支具时需检查皮肤是否发红破损。

2、加强营养支持

存在吞咽困难的病人应采用糊状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前倾。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香蕉奶昔等。严重吞咽障碍者需鼻饲喂养,注意每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

3、预防并发症

每日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挛缩,活动范围从近端到远端关节。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大小便后及时清洗。长期卧床者需使用气垫床,骨突部位贴减压敷料。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咳嗽、尿色浑浊等感染征象。癫痫发作病人需移除周围危险物品,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

4、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运动功能分级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GMFCSⅠ-Ⅱ级病人可进行平衡板训练、助行器步行等粗大运动练习。GMFCSⅢ-Ⅴ级病人重点进行坐位平衡、上肢功能训练。配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电刺激、水疗等。训练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避免过度疲劳。使用矫形器具前需进行适应性训练。

5、心理疏导

采用简单明确的指令与病人沟通,积极回应其非语言表达。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完成时给予正向反馈。为学龄期病人提供特殊教育支持,青春期病人需进行性健康教育。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通过音乐疗法、宠物陪伴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定期评估照顾者心理状态并提供喘息服务。

脑瘫病人的护理需注重整体性与连续性,建议家属记录每日饮食、二便、睡眠等情况,定期随访时供医生参考。居家环境应移除地毯、门槛等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衣物厚度,寒冷天气注意肢体末梢保暖。外出时携带医疗信息卡,注明基础病情和紧急联系人。建议每3-6个月进行康复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