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会得菌血症
发布于 2025/08/31 14:07
发布于 2025/08/31 14:07
菌血症通常由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常见诱因主要有皮肤黏膜破损、侵入性医疗操作、免疫力低下、局部感染扩散、慢性基础疾病等。菌血症可能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培养确诊。
皮肤或黏膜完整性受损时,细菌可直接通过伤口进入血液。轻微划伤、烧伤、压疮或口腔溃疡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局部感染并继发菌血症。日常需保持伤口清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严重创伤应就医处理。
静脉置管、导尿管留置、内镜检查等操作可能将体表细菌带入血管。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表现为穿刺点红肿或发热。医疗操作需严格无菌技术,必要时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或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
艾滋病、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削弱免疫功能。这类患者易发生条件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菌血症。建议定期监测免疫指标,必要时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肺炎、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未控制时,细菌可能突破局部屏障入血。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继发A组链球菌菌血症。需及时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原发感染灶。
肝硬化、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疾病会改变机体防御机制。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肠道细菌移位导致菌血症,可表现为自发性腹膜炎。此类患者需定期复查,必要时预防性使用诺氟沙星胶囊。
预防菌血症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控制慢性疾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寒战时应及时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确诊菌血症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抗生素足疗程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补充足够营养支持机体恢复。
上一篇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血友病鼻出血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