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8/31 13:42
发布于 2025/08/31 13:42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药物损伤、肥胖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降压药物、降脂治疗、透析等方式治疗。
部分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存在NPHS2、ACTN4等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异常。这类患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基因型制定个体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调节剂。
免疫复合物沉积或T细胞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肾小球局部硬化。患者除蛋白尿外,常伴有血尿和高血压。肾活检可见IgM和C3沉积,治疗主要采用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严重者需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控制免疫反应。
HIV、乙肝病毒等感染可诱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毒直接损伤足细胞或引发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快速进展。需先控制原发感染,如使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抗病毒,同时配合小剂量泼尼松龙片减轻肾脏炎症。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锂制剂等肾毒性药物可能导致本病。患者用药史结合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表现可确诊,首要措施是停用可疑药物,辅以百令胶囊保护肾功能,严重者需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冲击治疗。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可进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体重超标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足细胞损伤,表现为隐匿性蛋白尿。治疗核心是减重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每周3-5次散步等有氧活动,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注意预防感染,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剂量,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就医。
上一篇 : 膜性肾病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下一篇 : 什么情况会得菌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