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9/02 11:08
发布于 2025/09/02 11:08
胃糜烂可能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应激性损伤、酒精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胃糜烂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恶心等症状,需结合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可能破坏胃黏膜屏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弱胃黏膜的保护能力,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患者可能出现餐后腹胀、黑便等症状。治疗需停用损伤性药物,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
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感染后常见口臭、早饱感,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标准治疗方案包含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及胶体果胶铋胶囊四联疗法,疗程通常需要10-14天。
胆囊切除术后或胃肠动力异常时,胆汁可能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会溶解胃黏膜表面的磷脂层,导致化学性损伤。患者常有口苦、胸骨后灼烧感。建议抬高床头15-20厘米,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严重创伤、大手术或精神压力可能引发应激性胃黏膜病变。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会减少胃黏膜血流供应,造成局部缺血坏死。典型表现为突发呕血或柏油样便。需紧急静脉注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长期饮酒者易出现胃黏膜充血、点状出血,伴随食欲减退。戒酒是根本措施,急性期可服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
胃糜烂患者日常应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过酸或油炸食品。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少食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建议每日饮用适量温蜂蜜水,有助于黏膜修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情绪紧张,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复查胃镜。
上一篇 : 和患有阴虱的人一起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 : 头皮毛囊炎用醋洗头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