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了退烧药还是40度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9/04 11:04

宝宝服用退烧药后仍持续40度高烧,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高热不退可能与感染未控制、药物剂量不足、脱水或严重并发症有关。

感染性疾病是儿童高烧的常见原因,如流感、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或细菌感染。退烧药仅能暂时缓解症状,若病原体未清除,体温可能反复升高。此时需医生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针对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或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严重细菌感染可能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药物代谢差异可能导致退烧效果不佳。儿童体重变化快,若未按当前体重调整剂量,可能影响药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和布洛芬混悬液是常用退烧药,但需严格遵医嘱计算用量。同时需注意服药间隔,对乙酰氨基酚至少间隔4小时,布洛芬至少间隔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高热伴随脱水会形成恶性循环。体温升高加速水分蒸发,血容量不足又影响散热。家长可观察宝宝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发热期间应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配方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

部分非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顽固性高热,如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川崎病典型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高热、双眼结膜充血、草莓舌、手足硬肿脱皮,需及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冠状动脉病变。中枢性发热则可能因脑炎、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引起,常伴随嗜睡、抽搐、前囟膨隆,需腰椎穿刺明确诊断。

家长应记录发热天数、最高温度、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手段,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室温22-24℃,穿透气棉质衣物。若出现抽搐、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皮疹扩散等情况,须急诊处理。退烧药使用期间避免联用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防止药物过量。恢复期注意营养补充,优先选择易消化的粥、面条、蒸蛋等,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