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后遗症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9/05 09:22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血管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穿刺部位并发症、对比剂肾病以及心律失常等后遗症。介入治疗虽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但术后仍需密切监测相关风险。

1、血管再狭窄

支架植入后6-12个月内可能发生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导致管腔再度狭窄。表现为术后症状复发或运动后胸痛加重,需通过冠脉造影确诊。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

2、支架内血栓

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可引发心肌梗死,多与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相关。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胸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需紧急处理。术后需遵医嘱联合使用替格瑞洛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穿刺部位问题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可能造成血肿、假性动脉瘤或神经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淤斑或肢体麻木,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后需加压包扎24小时,避免穿刺侧肢体负重,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

4、对比剂肾病

含碘对比剂可能损伤肾功能,尤其见于原有慢性肾病者。术后1-3天出现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水化治疗是关键预防手段。高危患者可选用等渗对比剂,术后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促进排泄。

5、心律失常

导管操作可能诱发室性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过性。严重者需心电监护,必要时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或临时起搏器。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可降低风险。

介入治疗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西蓝花、深海鱼类等抗炎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支架移位。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及心脏超声,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进行冠脉CT随访。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血管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