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9/06 06:12
发布于 2025/09/06 06:12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是心脏听诊中的两个核心心音,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机制、听诊部位、音调高低及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第一心音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收缩初期振动产生,音调较低钝,在心尖部听诊清晰,标志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由半月瓣关闭和心室舒张初期振动形成,音调较高脆,在心底部听诊明显,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第一心音主要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的振动及心室肌收缩初期血流冲击引起,反映心室收缩的起始。第二心音则源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时的振动,伴随心室压力下降和大动脉血流反冲,标志心室舒张期开始。两者机制差异直接导致音调与时限的不同。
第一心音在心尖区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最清晰,因二尖瓣位置靠近心尖;第二心音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动脉瓣区和左缘第二肋间肺动脉瓣区更明显,与半月瓣解剖位置相关。听诊时需结合部位差异区分两者。
第一心音频率较低50-60Hz,持续时间较长约0.14秒,呈低沉“咚”音;第二心音频率较高80-90Hz,持续时间较短约0.11秒,呈清脆“嗒”音。这种差异源于瓣膜关闭时的振动速度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步出现于收缩期起始,紧随心电图QRS波之后;第二心音出现于舒张期起始,对应心电图T波终点。两者间隔时间随心率变化,正常心率下第一心音至第二心音收缩期短于第二心音至下一第一心音舒张期。
第一心音增强见于二尖瓣狭窄、PR间期缩短,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下降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二心音增强反映肺动脉高压或体循环高压,分裂异常可能为束支传导阻滞或瓣膜病变。两者变化对心脏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日常心脏听诊需结合患者体位、呼吸状态综合评估心音特征。建议定期体检时进行心脏听诊检查,若发现心音强度、分裂或额外心音异常,应及时就医完善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后立即听诊,以免干扰判断。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应遵医嘱监测心音变化。
上一篇 :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有什么危害
下一篇 : 冠心病人在运动中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