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上段结石怎样治疗
发布于 2025/09/09 05:28
发布于 2025/09/09 05:28
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药物因素、遗传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腰痛、血尿、尿频、尿急、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遵医嘱使用药物促进结石排出。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双氯芬酸钠栓等。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可缓解输尿管痉挛,双氯芬酸钠栓有助于减轻结石移动引起的疼痛。用药期间需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适当增加跳跃运动有助于结石排出。
适用于直径6-20毫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击碎结石。该方法无需手术切口,但需在X线或超声定位下进行。碎石后可能出现血尿、肾绞痛等不适,通常1-2天内缓解。术后需配合药物排石治疗,定期复查腹部平片或超声观察结石排出情况。肥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及孕妇不宜采用此方法。
采用输尿管硬镜或软镜经尿道进入输尿管,在直视下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器械将结石粉碎后取出。适用于体外碎石失败、结石嵌顿时间较长或合并输尿管狭窄的病例。术前需进行尿培养排除感染,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2-4周。该方法能直接清除结石,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发生输尿管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用肾镜进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粉碎并取出结石。主要适用于大于20毫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或复杂性结石。术前需评估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术中可能需输血,术后需密切监测出血情况。该方法结石清除率较高,但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期需卧床休息1-2天。
仅适用于合并严重解剖异常、多次微创治疗失败或同时需处理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特殊情况。常见术式包括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盂切开取石术等。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目前已被微创技术取代。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及伤口引流管,住院时间通常需7-10天,伤口完全愈合需2-3周。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均匀分配在全天饮用。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甜菜、巧克力的摄入,减少动物蛋白和钠盐的摄取。适当进行跳绳、爬楼梯等跳跃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但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情况,出现发热、持续腰痛或无尿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结石成分分析后可针对性地调整饮食结构,预防复发。
上一篇 : 前列腺患者能生育吗
下一篇 : 小便时只有晨尿有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