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9/12 15:01
发布于 2025/09/12 15:01
小儿疝气可能由腹壁发育不全、腹内压增高、遗传因素、早产或低体重、结缔组织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守治疗、疝气带固定、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
胎儿期腹壁肌肉发育薄弱是常见诱因,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哭闹时突出明显。新生儿期可使用疝气带压迫疝环,避免嵌顿。若反复发作需考虑手术修补,常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慢性咳嗽、便秘或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压持续升高,迫使肠管从薄弱处突出。表现为包块在平卧时消失,站立时复现。需治疗原发病,配合腹股沟区手法复位。常用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
家族中存在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病史时,患儿腹股沟管闭合延迟概率增高。此类疝气常双侧发生,可能伴随脐疝。建议6月龄后评估手术时机,可选用聚丙烯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术。
孕34周前出生或体重低于2.5kg的婴儿,腹股沟管鞘状突闭合不全发生率较高。表现为阴囊或大阴唇肿胀,需避免剧烈哭闹。可暂用疝气带保守观察,体重达8kg以上时考虑手术。
马凡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腹壁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可能引发难复性疝。伴随关节过伸、近视等体征,需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采用加强型补片修补,术后限制剧烈运动3-6个月。
日常需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或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合理喂养控制体重。观察包块颜色变化,如出现红肿热痛需立即就医。术后1个月内避免跑跳等腹部用力动作,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腹壁肌肉发育,辅食添加应循序渐进防止腹胀。
上一篇 : 小孩发呆走神怎么回事
下一篇 : 婴儿的体温比大人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