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肿瘤介入微创治疗

发布于 2025/09/19 06:15

肿瘤介入微创治疗是通过影像设备引导,经皮肤或自然腔道穿刺对肿瘤实施精准局部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两类方式。

1、血管内介入

经动脉插管将化疗药物或栓塞剂直接输送至肿瘤供血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导管向肝癌病灶注入碘化油混合化疗药物,既能阻断肿瘤血供又可局部高浓度给药。载药微球栓塞术采用可降解微球负载药物,实现缓慢释放。射频消融联合栓塞可提升大肝癌治疗效果。血管内介入对正常组织损伤小,适用于中晚期肝癌、转移性肝癌等。

2、非血管介入

在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物理消融。射频消融通过电极针产生高温使肿瘤凝固坏死,适用于3厘米以下肝癌和肺癌。微波消融利用电磁波加热效率更高,可处理5厘米病灶。冷冻消融通过氩氦刀快速冻融破坏细胞结构,对邻近重要器官的肿瘤更安全。放射性粒子植入将碘125粒子永久植入肿瘤内部持续照射。

3、腔道内介入

通过自然腔道置入支架或实施消融。胆道支架植入解除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金属支架可保持通畅6-12个月。食管支架解决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需配合局部放疗防止再狭窄。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处理中央型肺癌,避免开胸手术风险。直肠癌梗阻时放置肠道支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4、联合治疗

介入治疗常与系统治疗协同应用。TACE联合靶向药物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消融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能激活全身抗肿瘤反应。放射性栓塞联合PD-1抑制剂展现协同效应。门静脉癌栓患者可采用支架植入联合放射治疗。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最大化微创治疗效益。

5、技术优势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典型微创特征,大部分操作仅需局部麻醉。治疗精准性依赖三维成像导航和术中影像监控。可重复进行的特点适合肿瘤复发或新发病灶处理。对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尤为重要。部分早期肿瘤可获得根治效果,晚期病例则能有效缓解症状。

肿瘤介入微创治疗后需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24小时,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迹象。术后2天内避免剧烈运动,血管内介入患者需加压包扎6小时并制动肢体。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多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定期复查影像评估疗效,根据肿瘤标志物变化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