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9/24 14:15
发布于 2025/09/24 14:15
梗阻性黄疸可能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炎、胆管狭窄、胰腺疾病等原因引起,梗阻性黄疸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胆管结石可能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发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治疗胆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药物。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用于取出结石,解除梗阻。
胆管肿瘤生长可能压迫或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患者除黄疸外,还可能伴有体重下降、腹部不适等症状。胆管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切除、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注射液、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片等。
胆管炎症可能导致胆管壁水肿增厚,造成胆汁流通不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寒战等症状。治疗胆管炎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同时需要解除胆道梗阻。
胆管狭窄可能由手术损伤、炎症反复发作等原因引起,导致胆汁排出受阻。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治疗胆管狭窄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采用内镜下胆管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胰腺头部肿瘤或慢性胰腺炎可能压迫胆总管下端,导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伴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胰腺疾病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能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饮食加重症状。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变化。梗阻性黄疸可能提示严重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上一篇 : 食管炎如何治疗,麻烦您指点
下一篇 : 泻立停对肠炎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