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9/25 07:42

婴儿黄疸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治疗、调整喂养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与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不足有关。表现为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促进胆红素排泄。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治疗,严重时需采用蓝光照射。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超过3周但婴儿一般状况良好。家长可尝试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观察黄疸变化,必要时医生会开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或使用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

3、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加重的黄疸,可能伴随贫血和肝脾肿大。需立即就医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阻断溶血,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医生可能联合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结合游离胆红素,并辅以蓝光强化治疗。

4、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属于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陶土色大便。需在出生后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建立胆汁引流通道,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并配合脂溶性维生素AD滴剂补充营养。

5、感染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可能导致黄疸加重,常伴有发热、吃奶差等症状。需根据血培养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进行蓝光治疗。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黄疸,可能需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治疗。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婴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颜色和喂养情况。保持每天8-12次母乳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但避免过度喂养。接触阳光时需避开正午时段并做好眼部防护,单次照射不超过15分钟。若发现黄疸蔓延至手足心、婴儿出现嗜睡或拒奶,须立即就医评估。出院后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避免使用茵陈、栀子等中药自行退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消化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