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肌应如何护肤,揭晓护肤的八个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24-02-14 13:43

痘痘是很多人的“心腹大患“。但是尽管用了很多的护肤产品,痘痘还是会不时跑出来“招摇过市“。那么痘痘肌平时应该怎么护肤呢?

1、注意面部清洁

这个并不是要大家每天洗N次脸,清洁面膜,去角质,洗脸刷什么的轮番上阵。而是坚持早晚洁面,洗面奶避开强碱性,用起泡网充分起泡后上脸。同时要注意两鬓和面部边缘的清洁。

2、不要用热水洗脸

尤其是在冬天,很多人肯定都想要用热热的水洗脸才舒服。但对于面部有炎症的来人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一击。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脂膜,使得面部变干起皮,并且刺激炎症,使得痘痘更加严重。所以用温凉水洗脸最佳。

3、勤换枕头套

枕头套是极容易残留油脂和细菌的地方,长期使用同一个枕头套会使痘痘的情况恶化,如果痘痘情况严重,建议每日更换一次枕套或至少一星期更换一次,懒癌妹子可以在枕套上垫一条毛巾,每天换洗即可。

4、不要用面盆洗脸或用毛巾擦拭

一定要用流水洗,不用毛巾擦洗,毛巾容易感染细菌,建议使用一次性洗脸巾,或者懒得买的,用好一点的抽纸巾擦干也行。这样会干净很多,虽然不长痘的人随便作也不会长痘,但是爱长痘的就不得不注意一下啦。

5、拒绝抠痘痘

很多人长了痘痘总喜欢把里面的东西挤出来,这样痘痘很快就能平复下去。这样做确实会让痘痘快速下去,但是也可能会使肌肤感染伤及真皮组织。因抠挤而造成的伤口,经一再的刺激、皮肤增生的结果,形成隆起的疤痕。

6、少吃甜食,垃圾食品

最容易诱发痘痘的,不是辣,不是油腻,而是甜。过多的糖分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过度,同时加重炎症反应,特别爱吃糖的,脸上少不了几颗红红的痘。薯片、薯条、膨化食品、饼干、汽水、辣条……本身营养价值低,脂肪、糖、盐含量爆棚,不用说了,爆痘还爱吃这些的,肯定烂脸!

7、千万别吸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收缩微血管管壁,使血液和淋巴中的毒素堆积,皮肤细胞的复氧率降低,因而使皮肤的愈合能力减弱,易于形成痤疮伤口的交叉感染。

8、别过度去角质

痘痘的成因之一是毛孔闭塞造成发炎,定期为肌肤做去角质有助改善情况,但过度去角质会容易伤害皮肤表层,引致发炎。所以一星期一次已经非常足够,皮肤较脆弱的甚至可以2至3周进行一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炎和鼻窦炎有什么区别 简单四招轻松辨别鼻炎和鼻窦炎

回答: 鼻炎和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鼻炎主要发生在鼻腔黏膜,鼻窦炎则发生在鼻窦黏膜。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窦炎则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脓性鼻涕等表现。 鼻炎多由过...

Q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

回答: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4.5小时内。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

Q
一劳累就下巴肿怎么回事

回答: 一劳累就下巴肿可能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或腮腺炎有关。 淋巴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劳累时免疫力下降易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下巴区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过敏反...

Q
婴儿打呼噜的危害是什么 婴儿打呼噜暗藏3大危害

回答: 婴儿打呼噜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面部畸形、诱发中耳炎等并发症。 婴儿打呼噜时,呼吸道受阻可能导致睡眠中缺氧,长期缺氧...

Q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回答: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

Q
小孩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肺炎症状与体征介绍

回答: 小孩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出现口唇青紫、精神萎靡。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肺部湿啰音、胸痛等症状。 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

Q
牙周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周炎患者饮食需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 牙周炎患者应减少食用过硬、过烫、过酸或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可以适量选择质地柔软、温...

Q
声带沙哑怎么办 揭秘声带沙哑的三个处理方法

回答: 声带沙哑可通过发声休息、雾化吸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声带沙哑可能与用声过度、急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因素有关。发声休息是基础干预措施,需避免长时间说话或大声喊叫,建议每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