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婚姻的代价:婚前准备与心理相容的重要性
发布于 2024-08-04 17:00
发布于 2024-08-04 17:00
燕,学中文,有硕士学位,外貌不俗,能力不凡。“糟糕”的是燕是个“她”。女性,高学历,条件优越,使她在同类中处于拔尖地位。这一拔尖不要紧,若还想站在“婚姻斜坡”向上仰视时,落在视野里的异性就风毛麟角了。文算是一个。
文比燕大了十几岁。他过去有一个家,不过现在已成为“曾经”了。学识,风度,没说的;物质条件,样样俱备。燕在听过文的讲座之后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目标十分明确,无须拐弯抹角,一切环节都大大地加以浓缩,三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一切。在众多的文的追求者中,燕是“事竟成”的一个。
婚后没多久,赶上过春节,燕随文去了婆家。那儿的气氛,不知怎的,燕总觉着格格不入。高朋满座,心里怎么那么寂寞?燕不愉快。家在外地,身边除了丈夫,举目无亲。燕多希望丈夫能多给她些家庭的温暖。可是,文的朋友多,社会活动亦是频频,燕只有孤独,失望。
家,反正和集体宿舍差不多,燕索性住到自己单位的宿舍。本以为“小别胜新婚”,可每周一次的回家团聚依然冰凉。再往后,他们干脆把家借给了亟待找房结婚成家的朋友。家,house,home,就这样没了。
这段姻缘,自然有婚后调适不良的原因,可是,更有婚前的准备不足。步入大龄行列的燕,担心自己会成“困难户”,在择偶问题上不免有些急躁。仅仅三个月的婚前交往,丈夫的性格、习惯、经历、家人、朋友,一切都来不及深入了解。凭着外在的、物质的条件,再加上一时的“激情”,就作了如此重大的决定。
婚姻,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是把两个不同的“自我”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认识和接受对方的心理世界,从而融为一个新的心理组合,那就是“我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和燕都很有个性,而且彼此的阅历、生活圈、文化圈差异较大,心理相容的过程会比较艰巨,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交流、沟通、取舍、契合才能彼此适应。婚前对对方的心理需求缺乏了解、观察、领悟,将这一环节全部放到婚后去实践,代价可就大了!
说到婚前交往,如果不加以局限的话,它简直可以把青春期甚至更早一些就开始的与异性世界的接触都包括在内。那种接触、交往,当然不是以婚姻为目的的,但与未来能否获得美满婚姻有很密切的关系。
当一个人关心自己如何去做别人的朋友,超过了去与别人交朋友的时候;当一个人能够听朋友说心里的语,并试着去理解、试着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个好朋友。当一个人成为别人好朋友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好东西与别人分享;他就会和更多的人结成友谊。这些人里,有长于自己的,有助于自己的;有同性别的,有异性别的。在与人交往之中,友谊生长出来,人格也健全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