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肿胀、疼痛或轻微出血,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感染、干槽症或邻牙损伤。拔牙是口腔科常见治疗手段,后遗症发生概率与操作规范、术后护理密切相关。
拔牙后24小时内创口渗血属于正常现象,可通过咬紧棉球压迫止血。术后48小时面部肿胀达到高峰,冰敷可缓解症状。疼痛多在3天内逐渐减轻,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创口愈合期间需避免吮吸、剧烈运动或进食过硬食物,防止血凝块脱落。
约2%-5%的患者可能发生干槽症,表现为拔牙窝剧烈疼痛伴腐臭味,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创口感染,表现为持续红肿、脓性分泌物,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下颌智齿拔除时可能暂时性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同侧下唇麻木,多数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24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轻柔漱口,避免使用吸管或用力吐唾。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羹,逐步过渡到软食。戒烟酒至少一周,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异常出血,应立即复诊。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