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避免刺激、药物辅助和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拔牙后出血通常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
1、压迫止血
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紧咬在拔牙创口处30-60分钟,通过物理压迫促进血凝块形成。避免频繁更换纱布或舔舐伤口,以免破坏脆弱血凝块。若出血量较大,可将纱布折叠成适当厚度增加压力,同时保持头部抬高姿势。
2、冷敷处理
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注意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禁止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
3、避免刺激
术后48小时内禁止吸烟、饮酒、漱口或进食过热过硬食物。吸烟产生的负压和酒精都会延缓凝血,过硬食物可能划伤创面。建议进食温凉流质食物,用健侧咀嚼,24小时后可轻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药物辅助
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帮助止血,或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肿胀。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考虑氨甲环酸片,但须严格遵循医嘱。禁止擅自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可能加重出血。
5、及时就医
若持续出血超过12小时或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液,可能提示动脉性出血或凝血异常,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采用缝合止血、明胶海绵填塞或电凝止血等专业处理,严重者需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术后24-4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热水浴,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可适量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蓝花等食物促进凝血。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发生感染,需及时复查。日常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但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以免干扰血凝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