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脂瘤手术后耳朵流黄水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抗生素滴耳液使用、定期换药、避免耳道进水、及时复诊等方式处理。该症状可能与术后创面渗出、继发感染、术腔愈合延迟等因素有关。
1、局部清洁护理
术后耳道出现淡黄色渗液时,可用无菌棉签轻轻蘸除外耳道口分泌物,避免用力擦拭或深入耳道。保持耳周皮肤干燥清洁,每日清洁1-2次,操作前需洗净双手。若渗液结痂粘连,可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轻柔清除。
2、抗生素滴耳液使用
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可控制可能的细菌感染。使用时将患耳朝上,滴入3-5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每日2-3次。用药前需将耳道分泌物清理干净,确保药液充分接触创面。
3、定期换药
术后1-2周需定期至耳鼻喉科换药,医生会使用吸引器清除术腔分泌物,观察愈合情况。换药频率根据渗出量调整,渗出较多时可隔日换药,渗出减少后可延长至每周1-2次。自行更换敷料可能损伤术腔。
4、避免耳道进水
洗头洗澡时用防水耳塞或凡士林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术腔引发感染。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需暂停至医生确认术腔完全上皮化。若意外进水,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道20厘米吹干。
5、及时复诊
若黄水分泌物持续超过2周、出现脓性分泌物、耳痛加重或伴发热,需立即复诊排除术腔感染或胆脂瘤复发。术后3个月内应每月复查耳内镜,观察术腔上皮化进程。延迟愈合可能需二次清创或延长抗感染治疗。
术后恢复期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等增加中耳压力的动作。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创面修复。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冲洗耳道。术后3-6个月避免乘坐飞机或前往高原地区,防止气压变化影响术腔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