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凹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炎、乳腺肿瘤、外伤或手术瘢痕、哺乳期乳腺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法牵拉、负压吸引装置矫正、抗感染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
1、先天性发育异常
部分人群因乳腺导管和纤维组织发育异常导致乳头内陷,青春期前可能不明显,随着乳房发育逐渐显现。轻度凹陷可通过每日手法牵拉改善,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乳晕向外缓慢牵引,重复进行5-10次。中重度凹陷需采用乳头矫正器持续负压吸引,或考虑乳晕切开复位术等手术方式。
2、乳腺导管炎
乳腺导管感染可能导致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牵拉乳头。常见于哺乳期女性,可能与细菌感染、乳汁淤积有关,伴随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硫酸镁湿敷缓解炎症。反复发作需行导管造影明确病变。
3、乳腺肿瘤
乳腺恶性肿瘤浸润Cooper韧带或导管时可能牵拉乳头导致凹陷,多见于单侧突然发生。可能伴随乳头溢血、皮肤橘皮样改变、无痛性肿块。需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活检确诊,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等,配合紫杉醇注射液、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4、外伤或手术瘢痕
乳房区域外伤愈合后瘢痕挛缩,或既往乳腺手术损伤导管均可导致继发性凹陷。瘢痕稳定后可通过瘢痕松解术联合乳头成形术矫正,术后使用硅酮凝胶敷料抑制瘢痕增生。哺乳期女性需评估乳腺导管通畅度。
5、哺乳期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引起乳房肿胀时可能暂时性牵拉乳头内陷,伴随剧烈疼痛、发热。需排空乳汁并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感染和疼痛。形成脓肿时需穿刺引流,避免粗暴按摩加重损伤。
发现乳头凹陷应观察是否伴随红肿、溢液、肿块等症状,单侧突然凹陷需及时乳腺外科就诊排除肿瘤。日常避免穿戴过紧内衣,哺乳期保持正确衔乳姿势。先天性凹陷者生育前可咨询整形外科评估矫正必要性,术后需定期清洁防止感染。哺乳期女性出现凹陷时需排查乳腺管堵塞,必要时使用吸乳器辅助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