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凹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外伤或肿瘤等因素引起。主要有先天性乳腺导管发育不良、乳腺炎、乳房外伤、乳腺肿瘤、乳房手术后瘢痕挛缩等原因。
1、先天性乳腺导管发育不良
部分人群出生时即存在乳腺导管及周围平滑肌纤维发育异常,导致乳头下方支撑组织薄弱。这种情况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凹陷,青春期乳房发育时症状可能加重。轻度凹陷可通过负压吸引装置矫正,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缩短的乳腺导管。
2、乳腺炎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或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能引发局部组织水肿粘连。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乳管周围纤维化,牵拉乳头向内凹陷。患者常伴有乳房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配合硫酸镁湿敷缓解症状。
3、乳房外伤
乳房区域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后,可能造成乳管损伤及局部血肿机化。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会牵拉乳头变形。外伤后早期冷敷可减少出血,后期热敷促进血肿吸收,若形成顽固性凹陷需手术修复。
4、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等占位性病变可能直接侵犯乳管,肿瘤牵拉或导管浸润均可导致乳头回缩。特征性表现为单侧进行性凹陷,可能伴随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需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保乳手术或根治性切除。
5、乳房手术后瘢痕挛缩
乳房缩小术、假体植入术等手术后,切口瘢痕挛缩可能改变乳头位置。术后规范使用硅酮凝胶敷料可抑制瘢痕增生,已形成明显挛缩者可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软化瘢痕,必要时行瘢痕松解术。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避免压迫,洗澡时轻柔清洁凹陷部位防止藏污纳垢。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衔乳姿势,使用乳头矫正器辅助喂养。发现乳头突然凹陷或伴有肿块、溢液等情况,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通过乳腺超声、乳管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先天性凹陷者青春期后可考虑矫正手术,术后需定期随访观察乳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