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向前突出可通过正畸治疗、正颌手术、注射填充、功能矫治器及日常锻炼等方式改善。具体选择需根据个体骨骼发育、咬合关系及审美需求综合评估。
1、正畸治疗
通过固定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排列与颌骨位置,适用于轻中度下颌后缩伴牙齿错位者。常见技术包括直丝弓矫治、隐形矫治等,疗程通常需1-3年。需配合定期复诊,可能出现暂时性牙齿酸胀感。
2、正颌手术
针对严重骨性下颌后缩,需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术式包括下颌骨矢状劈开术、颏成形术等,通过截骨位置调整改善面型。术后需颌间固定4-6周,可能出现暂时性神经麻木,完全恢复需3-6个月。
3、注射填充
采用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注射填充颏部,适合单纯软组织轮廓不足者。效果立即可见但维持期较短,透明质酸约6-12个月需重复注射。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淤青,需避开血管神经密集区。
4、功能矫治器
适用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通过肌功能训练促进下颌骨发育。常用Activator、Twin-block等矫治器,每日佩戴12-14小时。需配合唇肌训练,对骨性畸形改善有限。
5、日常锻炼
通过伸舌抵上颚、下巴前伸保持等动作增强颏肌力量,辅助改善轻度后缩。需每日重复30-50次,持续3个月以上可见效。效果较微弱,不能替代医疗干预。
建议先至口腔正畸科或颌面外科进行头颅侧位片、三维CT等检查,明确骨骼与咬合情况。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硬质食物。正颌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定期复查骨愈合情况。日常可配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过度外力刺激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