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一般不会自愈,但轻度乳头内陷可能通过手法牵拉改善。乳头内陷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或肿瘤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程度干预。
先天性乳头内陷多因乳腺导管发育异常或纤维组织牵拉导致,表现为乳头持续凹陷于乳晕平面下,无法自行突出。轻度患者可通过每日温水清洁后,用拇指和食指水平捏住乳头基部向外牵拉5-10分钟,配合乳头矫正器负压吸引,部分患者3-6个月可能改善。哺乳期女性出现继发性乳头内陷时,可通过婴儿吸吮刺激促进乳头外凸,但停止哺乳后可能复发。
中重度乳头内陷常伴随乳腺导管缩短或周围组织纤维化,单纯手法矫正效果有限。若合并反复感染、哺乳困难或影响外观,需考虑手术治疗。乳腺导管切断术可松解缩短的导管,乳头基底支撑术能重建乳头正常凸起结构,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1-2周。肿瘤压迫导致的继发性内陷需先处理原发病灶。
日常应避免穿戴过紧内衣压迫乳头,哺乳期女性需注意正确衔乳姿势防止乳头损伤。若发现乳头内陷伴随血性分泌物、皮肤橘皮样改变或肿块,须及时就医排除恶性肿瘤。青春期少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乳头内陷,建议尽早就诊评估是否需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