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可能存在术后出血、感染、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嗅觉减退等风险,但多数并发症可通过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避免。
术后出血是较常见的短期并发症,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剧烈活动导致,表现为鼻腔持续渗血或凝血块形成。轻度出血可通过鼻腔填塞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二次手术处理。感染风险与手术创伤和术后护理不当有关,可能出现鼻腔红肿、脓性分泌物增多,需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控制。鼻中隔穿孔多因术中黏膜损伤过大或术后愈合不良造成,小穿孔可自行修复,大穿孔需手术修补。鼻腔粘连常因术后换药不及时或瘢痕体质引起,需定期清理鼻腔并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抑制增生。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与手术刺激或鼻腔肿胀相关,通常1-3个月逐渐恢复。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鞍鼻畸形等严重并发症。脑脊液鼻漏因术中损伤颅底骨质导致,需绝对卧床并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鞍鼻畸形与软骨切除过多有关,需通过肋软骨移植术修复。长期鼻腔干燥、头痛也可能持续存在,与黏膜腺体损伤或神经压迫相关,可通过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和甲钴胺片缓解。
术后应保持鼻腔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内镜观察愈合情况。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促进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头痛、发热或鼻腔异味,需及时返院检查。术前选择经验丰富的耳鼻喉科医师,严格评估偏曲程度和手术方案,可显著降低并发症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