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基底填充一般不会移位,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填充材料移动。鼻基底填充通常采用自体脂肪、玻尿酸或假体材料,术后稳定性与材料特性、手术技术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
使用玻尿酸填充鼻基底时,材料会逐渐与周围组织融合,移位概率较低。术后1-2周内需避免用力揉捏或压迫填充部位,此时材料尚未完全定型。自体脂肪填充存在部分吸收现象,存活后的脂肪细胞会与原生组织建立血供,稳定性较好。假体材料需通过手术固定于骨膜层,正常愈合后不易移动。这三种情况均要求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严格遵循术后避免剧烈运动的医嘱。
当填充层次过浅、术中剥离腔隙过大或术后早期遭受外力撞击时,可能出现材料移位。玻尿酸注射位置不当可能因表情肌活动导致扩散,表现为轮廓不规则。假体若未妥善固定或发生感染,可能出现偏移甚至外露。自体脂肪移植后若发生严重血肿或机化,可能影响脂肪分布均匀性。这类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必要时通过溶解酶调整或手术修复。
术后3个月内避免潜水、高空跳伞等高压环境活动,减少擤鼻涕、戴框架眼镜等局部施压行为。选择质地柔软的枕头侧睡可降低面部受压风险。若发现填充部位形态改变、触摸有硬结或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联系主诊医生评估。定期复查有助于医生观察材料融合情况,必要时进行微调以维持理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