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皮脂缺乏症与肺阴不足、脾胃虚弱、血虚风燥、肾精亏虚及外邪侵袭等因素相关。
1、肺阴不足:
肺主皮毛,肺阴亏虚导致皮肤失于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可伴咽干咳嗽。治疗以养阴润肺为主,方剂选用沙参麦冬汤,含沙参、麦冬、玉竹等;食疗推荐百合银耳羹,配合按摩太渊穴。
2、脾胃虚弱:
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滋养肌肤。常见纳差便溏、皮肤皲裂。宜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药材包含党参、茯苓、白术;日常可食用山药粥,艾灸中脘穴增强运化功能。
3、血虚风燥:
阴血不足生风化燥,皮肤出现细碎鳞屑伴瘙痒。当归饮子为首选方剂,含当归、川芎、白芍;外涂紫草油缓解干裂,饮食增加猪肝、菠菜等补血食材。
4、肾精亏虚:
肾精亏耗致毛发枯槁、皮肤甲错。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配合何首乌、黑芝麻食补;推拿涌泉穴滋补肾阴,严重者需配伍龟甲胶等血肉有情之品。
5、外邪侵袭:
风寒燥邪客于肌表,耗伤津液。防风通圣散可解表润燥,含防风、麻黄、石膏;药浴选用菊花、桑叶煎汤外洗,避免过度使用碱性清洁剂。
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以促进气血运行,饮食多摄入核桃、杏仁等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沐浴后及时涂抹麻油或凡士林锁住水分。长期症状未改善或伴随全身症状者,需排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原发病,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系统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