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在中医属于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5-05-10 10:19:25
发布时间:2025-05-10 10:19:25
心动过缓在中医属于"迟脉证"或"心悸"范畴,多与心阳不足、气血两虚、痰瘀阻络等因素相关。
心阳虚弱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表现为心率低于60次/分,伴畏寒肢冷。治疗需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汤加减,含桂枝12g、炙甘草6g;艾灸膻中、内关穴各15分钟;日常可饮用肉桂红枣茶温通心脉。
久病体虚或失血导致心失所养,常见头晕乏力、脉象细弱。推荐归脾汤调理,含黄芪15g、龙眼肉10g;食疗选用猪心炖莲子;配合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改善气血循环。
过食肥甘致痰浊阻滞心脉,多见胸闷苔腻。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化痰通络,含全瓜蒌20g、薤白9g;每日按压丰隆穴3分钟;饮食避免油腻,推荐薏米冬瓜汤。
气滞血瘀引发心脉不畅,常见舌质紫暗。血府逐瘀汤可活血化瘀,含桃仁12g、红花6g;刮痧心包经从曲泽至内关;适量饮用丹参山楂茶辅助调理。
肾阳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多伴腰膝酸冷。右归丸加减调理,含熟地15g、附子6g;艾灸命门、关元穴;药膳选用羊肉炖淫羊藿温补肾阳。
心动过缓患者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温补忌生冷,推荐桂圆山药粥、黄芪炖鸡等膳食;注意防寒保暖,定期监测心率。若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或出现晕厥,应立即就医排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严重者建议配合心电监护等现代医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