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深覆合深覆盖可通过正畸治疗、功能矫治器、咬合调整、正颌手术、修复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颌骨发育异常、牙齿排列紊乱、龋齿或牙周病等因素引起。
1、正畸治疗
通过固定矫治器或隐形矫治器调整牙齿位置,适用于轻中度病例。常用矫治器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及隐形矫治器,需持续佩戴1-3年。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可能伴随短暂牙齿酸胀感。
2、功能矫治器
适用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通过肌功能训练引导颌骨正常发育。常用activator矫治器或Twin-block矫治器,需每日佩戴12小时以上。可能影响发音但可逆,需配合舌位训练等辅助措施。
3、咬合调整
对个别干扰咬合的牙齿进行选择性调磨,改善上下牙接触关系。操作需精确控制磨除量,单次调磨不超过0.5毫米釉质层。可能需多次精细调整,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
4、正颌手术
针对严重骨性畸形患者,需配合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常见术式包括上颌LeFort截骨术或下颌矢状劈开术,住院周期5-7天。术后需流质饮食2周,存在短暂面部肿胀及感觉异常风险。
5、修复治疗
通过全冠修复或贴面改善牙齿形态,适用于伴牙体缺损病例。需制备0.5-1.5毫米牙体组织,选用全瓷或烤瓷材料。治疗周期2-3周,修复体使用寿命约8-15年,需避免咬硬物。
日常需避免咬指甲、铅笔等不良习惯,儿童建议戒除安抚奶嘴。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正畸期间选择软毛牙刷及齿间刷,避免黏性食物。术后恢复期可冰敷减轻肿胀,出现持续疼痛或咬合异常需及时复诊。长期保持器佩戴对维持疗效至关重要。